羅賓·威廉姆斯喜劇表演藝術探索
【摘要】對于羅賓•威廉姆斯學術表演研究尚不多見,本文首先對羅賓•威廉姆斯生平進行了簡介;接著對其表演藝術風格演變進行了探討;再次對其銀幕形象的塑造及形象特點進行了總結,最后對其進行了展望,以期對我國電影演員表演水平的提高有借鑒和參考作用。
【關鍵詞】羅賓•威廉姆斯;表演風格;喜劇
近年來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電影行業(yè)在全世界有了廣泛的市場,我國電影票房近幾年來迅速發(fā)展[1]。但是電影的發(fā)源地是歐洲,從理論和實踐方面,歐洲的電影水平都要領先于我國。本文以羅賓•威廉姆斯為例進行了研究,羅賓•威廉姆斯被稱為繼卓別林之后世界影壇“喜劇六天王”之一,是世界公認的最有創(chuàng)意的演員之一,甚至包括美國總統(tǒng)奧巴馬都稱贊羅賓•威廉姆斯是外星人,羅賓•威廉姆斯一生演出了88部電視作品,最著名的包括《失眠癥》《家有杰克》《飛天法寶》《妙手真情》《機器管家》《老家伙》和《早安越南》等[2-3]。對其進行研究對我國電影演員表演水平的提高有著借鑒和參考作用。
一、羅賓•威廉姆斯生平
對羅賓•威廉姆斯生平,可以分為成長經歷和心路梳理兩部分進行概括。成長經歷,羅賓•威廉姆斯出生于1952年7月21日,其父親曾在福特公司擔任高級主管,但是不久因為工作原因遷往底特律,羅賓•威廉姆斯在擁有30個房間的大別墅中開始了他的生活。在其成長經歷階段第一階段是孤獨的童年,羅賓和父親年齡差46歲,導致交流很少,盡管有著豪華的住宅,但是父母忙于社交,小小的羅賓時常獨自玩耍,但他并不恨父母,卻很感激父母,感激父親的寬容和母親的幽默。第二階段是受欺到自立的青少年時期,從七年級起,羅賓•威廉姆斯從公立學校轉入私立學校,但是由于不善于與人交往,總被人欺負,但是他逐漸對體育產生興趣,不僅造就了強健的體魄,也找到了發(fā)泄的渠道,人生開始翻開了嶄新的一頁;心路梳理,主要包括渴望關注和“恐懼者”的證明訴求。他制造笑料吸引他人,將表演能夠證明自己價值的理念埋在心中。進入大學后,他開始為選擇專業(yè)而努力,不免夾雜著證明自己。
二、羅賓•威廉姆斯表演藝術風格演變
舞臺的表演強調聲音的共鳴,因此要求表演生活化,說話的聲音,甚至是眨眼和嘆氣等細微的動作表情,都需要時間積累,不是速成的。
(一)成熟的喜劇表演風格
羅賓•威廉姆斯初期在面對鏡頭時,就可以不受到劇本的約束,發(fā)揮想象,進行創(chuàng)作。例如在《大力水手》塑造了一個身手敏捷的角色,處女座的表演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。他的表演省略了從青澀到成熟的漫長過程,遺傳了母親幽默的特質。進入馬丁學院后,將技巧和實踐的表演相結合,在脫口秀的表演中大放異彩,在羅賓•威廉姆斯喜劇表演風格中經歷了兩個階段:(1)自我救贖完成過程。首先是鍛煉舞臺適應性,丟掉了“面具”人格;其次是細致入微的觀察,創(chuàng)造出高于生活的藝術形象;最后是增強信念感。(2)張揚的微笑療愈模式。隨著知名度的提高,片約不斷,但是羅賓希望做一個有深度的演員,在《蓋普眼中的世界》中,羅賓開始把自己的情感和經驗融入到角色中,完成了內心體驗的呈現。羅賓也給一些兒童片配音,希望兒童遵守規(guī)則,鼓勵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,抹平心靈創(chuàng)傷,讓痛苦變微笑。
(二)溫情路線的“成人”正劇表演
《勇敢者的游戲》是一部劇情跌宕驚險的電影,羅賓•威廉姆斯也極力為電影進行宣傳,但是卻得到一些反面的聲音,認為其近年來的角色有同質化傾向,正因為如此,也提醒了羅賓,要進行角色的改變,1996年羅賓以演員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(yè),是其心理成長的象征,目標是做演技派的演員,為此他嘗試過眾多的角色,例如在《秘密特派員》中扮演一個反面小角色,但是他卻非常興奮,希望通過此次演出,增加自己的戲路,隨后相繼在《老家伙》《窈窕奶爸》《一小時快照》《年度人物》和《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》等影片中扮演角色,這些角色無一重復,是溫情路線的“成人”正劇表演。
三、銀幕形象的塑造及形象特點
(一)銀幕形象的塑造
羅賓一生在屬于熒幕的37年中,扮演了超過88種角色的人物形象,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象:(1)童心未泯的存在。羅賓在1995年的《阿拉丁》中為藍色精靈配音,當時使用了40中不同的聲音,全部是自己即興發(fā)揮,他的聲音賦予角色趣味性,同時在《大力水手》和《鐵鉤船長》的表現都反映出其保有一顆童心。(2)邊緣化人物。羅賓在《假鳳虛凰》中扮演同性戀老板,從側面展現出表演功底。(3)其他形象。羅賓在《窈窕奶爸》和《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》中扮演了老爸的角色,在《死亡詩社》和《心靈捕手》中扮演著心靈導師角色。
(二)形象特點
不管是喜劇還是電影,演員角色的的成功與否同演員有著直接的關系,如果演員本身的特點與角色相差較遠,就會造成角色的失敗。例如陳佩斯和朱時茂在《警察和小偷》角色形象的表現大為成功,具有魅力的演員應該在性格迥異的角色中又包含著屬于自己的魅力。
四、結語
對于羅賓•威廉姆斯的研究多是在其去世后,但是僅局限于網絡消息,對于其學術表演研究尚不多見,本文使用對比論證法、使用舉例分析法、辯證分析法與影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,從縱向和橫向對其從全方位進行了剖析。總結出其不同時期表演風格的變化、正劇內核的喜劇表演風格以及電影中的表演。羅賓•威廉姆斯的成功不僅僅是表現手法方面,在以后的研究中應該更重視從宏觀各個角度去剖析,挖掘其中的奧秘。
參考文獻
[1]齊士龍.電影表演心理研究,鏡頭感與舞臺感[M].北京:中國電影出版社,2014.
[2]林洪桐.表演藝術教程演員學習手冊,銀幕形象的綜合塑造[M].北京: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,2000.
[3][蘇]斯坦尼斯拉夫斯基.演員的自我修養(yǎng)第二部[M].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,2013.
作者:陳淑芬 單位:南京農業(yè)大學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