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風光攝影愛好者的一些建議
一、使用相機前最重要的設(shè)置:RAW格式
“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攝影師,你的相機存儲文件格式設(shè)置一定是RAW格式。”
這一句話,相信很多人都看過。但到現(xiàn)在,依然有很多人沒有去設(shè)置RAW格式,甚至抗拒設(shè)置RAW格式?偨Y(jié)出幾個原因:
1、文件容量大(現(xiàn)在的存儲卡容量越來越大,速度越來越快,價錢越來越實惠,這個已經(jīng)不成問題)
2、后期麻煩(其實RAW的后期遠遠比JPG簡單,而且是無損的,最重要的是,RAW的后期空間和JPG的后期空間來比,根本不在同一檔次的。)
3、不了解RAW格式的作用,甚至認為JPG的色彩和銳度更好。(形象的說,RAW是源片,是未經(jīng)處理的數(shù)字底片,而JPG是成片,是已經(jīng)經(jīng)過相機內(nèi)處理過的有損文件)
為什么一定要設(shè)置RAW格式?這里我就不說原理了,簡單說一下一些常用得上RAW的優(yōu)點,當然還有很多,就不一一說了。
1、可以隨意轉(zhuǎn)換色彩空間
我們都知道,現(xiàn)在的相機一般有兩個色彩空間可以選擇,sRGB與Adobe RGB。至于這兩個色彩空間的用途,可以百度下。用JPG設(shè)置色彩空間是不可變的,而RAW是可以隨時轉(zhuǎn)換的。
2、強大的寬容度
一般來說現(xiàn)在的RAW的記錄能力已經(jīng)有大概10EV光度左右,隨著科技的進步,這個數(shù)值只會越來越高。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后期最大可能彌補前期的不足。比如曝光不足和曝光過度,只要不出現(xiàn)死黑和死白的情況,都可以在RAW格式中挽救過來。
3、隨意更改白平衡
如果你用RAW格式,你可以不用考慮白平衡的問題,因為你可以把這個步驟放在后面做,可以讓你更注重去尋找構(gòu)圖,光線,主體等問題。以前的膠片攝影師,會備有很多的濾鏡,如暖色濾鏡等,F(xiàn)在的RAW格式徹底改變了這個格局。既然如此,為什么我們不去選擇RAW格式呢?
4、后期操作上的可逆性
雖然說,RAW格式確實不如JPG方便,但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攝影師,我們必須盡可能去適應(yīng)這個格式帶給我們的空間。無論在后期上怎么操作RAW,都可以一鍵復(fù)位。意思,就算我們再怎么調(diào)整,不滿意了,可以推倒重來。
還有更多的理由要我們?nèi)ミx擇RAW格式,你能找出不用RAW格式的理由嗎?
二、地平線
在風光攝影中,這個話題已經(jīng)老生常淡的話題了。但還是要強調(diào),因為在很多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不管是初學者,還是已經(jīng)有著一定攝影經(jīng)驗的老手,都容易忽略這個問題。
風光攝影,地平線是否平衡特別的重要。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你照片的觀感。如果你不是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,建議你把地平線擺正吧。
地平線表現(xiàn)在畫面里有兩種:
1、在畫面里可以看到地平線的,外國風光攝影師叫“遠景風光”
2、在畫面里看不到地平線的,外國風光攝影師叫“近景風光”。
我們從以上兩幅圖可以看到,就算沒有地平線存在畫面里,如果我們在拍攝時不注意地平線的平衡,一樣會對你畫面造成很大的影響,甚至可以說,地平線的平衡與否,會決定你一張風光照片的成敗。
所以,我們在拍攝風光時,一定要注意地平線的平衡。前期,可以利用水平儀,機內(nèi)水平儀,網(wǎng)絡(luò)線等手段來判斷,如果還是不行,只能后期再調(diào)整了。
三、裁剪的問題
數(shù)碼時代,裁剪變成了極方便的一種二次構(gòu)圖方式,也看到大量的教程,都有叫人去嘗試裁剪。甚至我記得有一次有位所謂的“大師”教導(dǎo)他的一幫學生,原話是這樣的:全畫幅是拿來做什么,就是拿來給你們裁剪的。
我不反對裁剪,但如果一味依賴裁剪,你將會對前期的構(gòu)圖就得越來越懶,這意味著你永遠難有進步。
另外,裁剪不單單改變了畫面的比例,過度剪裁還會造成像素的重大損失,順帶會造成畫質(zhì),清晰度,銳度的大幅度下降。難道我們真的買全畫幅相機就是為了裁剪嗎?比如我們買了一臺尼康D800,3600的像素,你把他裁剪成了1200像素的畫面,這樣的話,可能我用1200像素的相機一樣可以達到你3600像素的相機的水準。那我們何必投資這么大去買一臺為了裁剪的相機呢?
裁剪,應(yīng)該是不得已而為之,而不是為了裁剪而去裁剪,更不要依賴裁剪。
四、構(gòu)圖要遵循的一個原則:簡潔
構(gòu)圖,一張照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,構(gòu)圖千變?nèi)f化,沒有定理。但再怎么變化,都有一個我們一定要遵循的一個原則:簡潔
我們可以找任何一張成功的照片,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們共同的一個特點:簡潔。
本來風光攝影,就是一道選擇題,如何去選擇你的主體,并盡量去精簡畫面去突出主體。如果能夠把我們眼前所看到的景物簡化,再選擇適當?shù)闹黧w,這個主體可以是一顆樹,一顆石頭,一條線條,一個人等,之后再利用色彩,光影,線條等去突出主體,無疑,我們照片離成功就會越來越近。
五、慎用或者不用有色濾鏡
市面上有大量的有色濾鏡出售,比如落日濾鏡,黃色過渡濾鏡,綠色濾鏡等等。其實這些濾鏡都是給懶人準備的。
風光攝影是一場色彩的盛宴,色彩的多變,色彩的轉(zhuǎn)換,色彩的純凈等等,都是讓我們這些風光攝影愛好者為之癡迷的地方。而這些卻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去等待去捕捉。通過有色濾鏡去改變的色彩變化,是沒有過渡與變化的,甚至會讓你的色彩變得一團糟。
六、攝影技法手段要多樣法,不要局限。
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,里面說到一個問題:十分貶低使用用黑卡的攝影師。說使用黑卡不如用一張漸變?nèi)ソ鉀Q,沒必要去用這些復(fù)雜的手段。這已經(jīng)是明顯走進一種死胡同。他認為平衡光比用漸變就可以解決。殊不知,有些大光比,根本不是漸變能解決的問題,反而黑卡可以解決。
退一步來說,漸變在數(shù)碼時代,也可以不用了,用后期的漸變也完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,而且可以更完美。那何必還麻煩加上漸變鏡呢?但為什么我們還要備有漸變鏡,那是因為有些是后期替代不了的,就像慢門,只有加上漸變才能平衡光比而不能放在后期去做。所以,不要抗拒任何一種攝影技法手段。黑卡我會用,漸變鏡也永遠在我包里面?zhèn)溆,后期解決漸變我也用得很多。能達到我們要的影像,任何技法只是我們運用的一種手段,靈活運用,才能夠創(chuàng)造出一幅幅佳作。
七、不要過度后期
后期很重要,但卻不能過于依賴后期。
有一些風光攝影師,總是喜歡重口味的風光,認為這樣的風光才有沖擊力,才有質(zhì)感。我一直主張風光還原色彩最重要。當然,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個看法。
但我還是堅持,我們的后期,是為了還原當時所見,而不是改變當時所見。
八、請不要再強調(diào)“原片直出”
在我理解中原片更應(yīng)該稱為“源片”。就像膠片時代的底片一樣,不經(jīng)過暗房就不能成為照片,同樣,我們現(xiàn)在的“源片”不經(jīng)過處理就追求所謂的直出,我覺得是攝影師一種不負責的態(tài)度。
九、一名風光攝影師,你最應(yīng)該升級的兩個器材
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風光攝影師,你最應(yīng)該升級的兩個器材是:
1、三角架與云臺
一個穩(wěn)定的三角架,遠比你一個好的鏡頭重要。一個好的云臺,讓你更迅速更方便的構(gòu)圖。
2、顯示器
有人可能會說,貴的顯示器買不起。但想請問一下,我們舍得花幾萬塊去投資攝影器材,再花不少的錢去旅行,去拍照,回來卻因為家里廉價的顯示把照片調(diào)整得一塌糊涂。那我們?yōu)槭裁床豢梢栽倩ǘ嘁稽c點的錢去添加一臺好的顯示器呢?就算不愿意添加,那也應(yīng)該校準顯示器。不能因為顯示器而毀掉我們的照片。
一臺好的顯示器,能很好的展示我們的照片,也能很好的愉悅我們自己,何樂而不為?
以上的一些建議,只是給一些愛好者的初級建議,如有不對的地方,也歡迎大家提出指正和批評,謝謝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