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學好高中語文
習慣是經(jīng)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(wěn)定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。培養(yǎng)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語文的重要任務。習慣是將“知識”轉化成“能力”的橋梁,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后,頭腦這部機器就會持久的運轉起來,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,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。那么,高中生學習語文應該養(yǎng)成哪些良好習慣呢?
一、積累的習慣。
我國古代學者十分重視知識積累的作用。戰(zhàn)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《勸學》一文中告誡人們:“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,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”唐代的韓愈說:“俱收并蓄,待用無遺!保ā哆M學解》)。宋代的蘇軾則主張:“博觀約取,厚積薄發(fā)!保ā峨s說》)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么重要。從高考語文優(yōu)勝者的實踐來看,積累也確實重要。浙江省高考狀元魏益佳高考語文成績136分,他在談到自己的語文學習經(jīng)驗時說:“語文學習是慢功,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,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,就如一粒粒的黃沙,今天積一粒,明天積一粒,就會聚沙成塔!彼母叻謥碜愿咧腥昕嘈慕(jīng)營的積累。
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:一是摘抄,二是背誦,三是記憶,四是訓練。積累的方法有三種:一是單元積累法。就是學習一個單元之后,及時歸納本單元學習的難讀字、易錯字、成語典故、精彩語段等,力求精要實用。二是考點積累法。就是根據(jù)高考語文《考試說明》中規(guī)定的高考考點,對散見于課本、資料、試卷中的語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,要注意突出重點、難點。三是易混點積累法。就是對平時訓練中遇到的易混知識點,考試中出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,要著眼于辨析疑點。古人說:“江出于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!敝R積累越豐富,聰明才智越易于發(fā)揮,而且有利于能力的形成。
二、閱讀的習慣。
。ㄒ唬┱b讀。誦讀就是有聲的讀書。古代人把上學叫做“讀書”,可以看出傳統(tǒng)的語文教育思想對“讀”的重視程度。今天 許多學生語文素養(yǎng)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視去做各種模擬試題,而沒有認真的進行過“誦讀”的訓練。但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誦讀的過程中完成的。因此,教材上選的那些優(yōu)秀的作品,特別是要求背誦的文章,我們要認真的誦讀,除些之外還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,拿來反復的誦讀,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(yǎng)。
有的同學可能認為高考不考誦讀,誦讀文章對考試沒有意義。實際上,語文試卷中的許多題目,并不是憑理性的分析而是憑借較高的語言感受能力做出來的。有些選擇題,你做對了,但問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來,這并不能說明你憑運氣做對了,實際*是憑語感做對的,正確的語感從何而來呢?從誦讀中來。
(二)精讀。從形式上看,與誦讀相比,精讀是一種無聲的讀,即默讀;從本質上看,他是一各伴隨著思考、理解、概括、轉化、吸收的研究性的、創(chuàng)造性的閱讀,是更高層次的閱讀。孔子講“學而不思則罔”,對于精讀來說,最關鍵的一條是在讀中要思考,在思考中質疑,即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實際上有效的閱讀,就是一個發(fā)現(xiàn)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,也是一個閱讀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。
(三)泛讀。古人講:“操千曲而后曉聲,觀千劍而后識器!彼蚤喿x水平的提高,有賴于多讀名篇佳作,讀多了,視野開闊了,自然就會有比較,有鑒別,自然也就會產(chǎn)生較為深入的理解。如有人讀了《荷塘月色》中關于月色的描寫,就想起“煙籠寒水月籠沙”(杜牧《泊秦淮》)的朦朧,又想到“空里流霜不覺飛,汀上白沙看不見”(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)恬靜,覺得有那么幾分相似,由是而到畫面所顯示的凄婉的美。
既然要求多讀,我們就明白一個高中生課外該讀什么的問題。我覺得一要挑選《語文讀本》是的一些篇目來讀;二是讀一點名著,按照國家教育部《中學語文教學大綱》的要求,一個高中生至少也得讀20部以上的名著,這個數(shù)字對于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說,可能有點大。但現(xiàn)在的學生是一本都不讀,這就會造成文化底蘊、文學素養(yǎng)等方面的缺失。
(四)勤動筆。要養(yǎng)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。一是要隨時記下有用的知識,生字、新詞、生動的語句,優(yōu)美的語段,將讀書與積累結合起來。二是點評閱讀材料,對其內容、結構、語言、手法直至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,獨到的點評。點評式的閱讀,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閱讀方法。古代有毛宗崗點評〈〈三國演義〉〉、金圣嘆點評〈〈水滸傳〉〉,現(xiàn)代有毛澤東點評《二十四史》。三是寫讀書筆記、心得體會等,把讀與寫結合起來。
三、寫作的習慣。
(一)積累素材。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,素材是作文的基礎。素材的積累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一是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和體驗(含自身周圍環(huán)境見聞),這是極為豐富而行動的材料來源;二是學過的課文內容,這也是一個可觀的材料庫;三是課外閱讀(書籍、報刊、影視等)中發(fā)現(xiàn)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典型材料、精彩片斷、名言警句等
(二)、善于思考。
有的同學作文總是簡單地敘寫身邊瑣事、沒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新穎見解,對生活的觀察思考不夠深入,沒有把握住升華文章主題的關鍵?忌雽懗鏊枷肷羁、見解獨到的文章,就必須對生活現(xiàn)象進行深入的感受、領悟、思考,對其進行“去偽存真,去粗存精,由表及里”的精加工,力求在生活的礦石中,提煉出珍貴的人生之“金”。材料是文章的“血肉”,深刻的思想內涵是文章的“靈魂”,精深的思考則是使“血肉”中生出“靈魂”的手段和過程。沒有精思就不可能對生活進行精加工,就無法使主題思想得到升華。要學會從小處入手,向深處開掘。通過具體平凡的小事、小物和有關細節(jié)材料的剖析開掘,揭示出蘊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內涵。以一滴水映出太陽的光輝,于細微處體現(xiàn)偉大的精神。
(三)抄寫范文。作文水平較差,起點很低的同學,首先在抄寫文章上下點功夫,即探照下面講的三條來抄寫:一是選合適的范文,例如,報刊上比較好的散文,或同學中的優(yōu)秀作文;二要成句的抄寫,不可看一兩個字,抄一兩個字,要做到看一句,抄一句,而且連標點也不要抄錯;三要堅持,如果每天抄一千字,那么至少堅持兩個月,即可有顯著效果,如果堅持半年,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會有質的飛躍,這比看任何寫作方法之類的書都管用。
(四)、勤于練筆。
“曲不離口,拳不離口”,寫文章也是如此。練習多了,就會熟能生巧,得心應手。練筆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:一是養(yǎng)成寫日記的習慣。二是經(jīng)常寫些畫家寫生式的生活片斷、生活場景等,積累素材和技巧。三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感受。生活是豐富多彩的,有些事情觸動了心靈,使自己有所感、有所思、有所得,就及時的將其記錄下來。這些來自生活的思想,往往閃耀著個性的靈光,寫進文章就會煥發(fā)出耀眼的光彩。
(五)、反復修改。
剛才這我們圍繞養(yǎng)成語文學習習慣的問題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,一是積累的習慣;二是閱讀的習慣;三是寫作的習慣。孟子說“匠人誨人以規(guī)矩,不能使人巧!保ā睹献颖M心》),意思是說,當教師的,只能教學生一個學習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則,真正學習知識,養(yǎng)成能力,那都是學生的事。希望同學們能根據(jù)今天講的方法和原則,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語文學習計劃,從積累、讀書、作文入手,反復的練習,長期堅持,真正養(yǎng)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。

藝考文化課
最新資訊
- 2018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7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6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5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4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3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2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1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0年山東財經(jīng)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
- 2018年濟南大學藝術類專業(yè)招生簡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