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你如何畫好考試中的深色陶罐
在歷年的美術聯(lián)考色彩卷中,陶罐幾乎是每年必考的內(nèi)容。但常見的題材并非是容易表現(xiàn)的題材,特別是以默畫的形式出現(xiàn)。
我們應在默畫前,先了解一下這類題材的特點:造型粗獷而厚重,色彩含蓄而穩(wěn)重。它們的質(zhì)地又可分為上過釉的和沒上釉的兩種。
上過釉的表面富有光澤,反光較強,高光亮而明顯,表現(xiàn)時用色要飽和、濃重;沒上釉的表面較粗糙,反光較弱,沒有明顯的高光,用色可適當干枯些、凝重些。在高考中又以默畫深色陶罐居多,這正是許多考生的弱點所在,具體體現(xiàn)在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在用色方面
首先,容易把深色陶罐畫”粉”。主要是部分考生對深色陶罐的明度認識不夠,在默畫過程中,灰部、亮部甚至反光加入了過多的白色。要解決此類問題,應在默畫過程中控制對白色的使用,并保持用色的飽和,明確深色陶罐從亮部到暗部明度跨越小的特點。這種方法也適用于描繪一些不透明的深色物體。深色陶罐的暗部一般不宜加白色,如果鋪色過程中在灰部和亮部加入了白色,那么在深入過程中應盡量保持原來的顏色,不宜反復修改。
其次,容易把深色陶罐默畫得”臟”、”灰”。主要是部分考生對深色陶罐的基本色把握不夠準確!被摇焙汀芭K“產(chǎn)生的主要原因是顏色調(diào)和時種類過多、過雜, 導致色彩傾向不明確,色性減弱。要解決此類問題,應該在默畫過程中充分重視陶罐的固有色。在調(diào)和顏色時,同類色之間的比例與種類可隨意些;鄰近色之間要慎重;對比色之間的混合要注意拉開它們間的比例配置,混合的種類勿多,一般不要多于四種。在具體的顏色調(diào)配過程中,深色陶罐的暗部和灰部的顏色應以調(diào)色盒的深色為主。例如在畫深褐色陶罐時,就以熟褐、深紅和普藍為主,以土紅、赭石、深綠、橄欖綠及鈷藍為輔。
最后,還有一些考生在默畫深色陶罐時,容易把陶罐畫得像是燒焦了。這主要是過多使用了高純度的顏色,特別是用了過多純的土紅和赭石,出現(xiàn)的部位一般在陶罐的灰部和亮部。要避免此類毛病,可在純色中加入適量的冷色或暖色,降低它們的純度。
二、在形體塑造方面
首先,許多考生易把陶罐和花瓶畫得很”板”。此弊病的產(chǎn)生主要是在默畫過程中缺乏對照物,用色過于單調(diào),邊緣線缺乏變化。要解決此類問題,我們應在默畫過程中多注意環(huán)境色對物體的影響,以此來豐富陶罐的色彩變化。在用筆上可先用大筆平鋪陶罐,然后用擺、掃、點等筆觸對一些重要部位進行畫龍點睛式的處理;在顏色的調(diào)配上勿過于均勻,要帶有一定的殘留色;在邊緣線處理上,可在陶罐和花瓶的邊緣部位適當找一些環(huán)境色,那么陶罐和花瓶的邊線就會變得生動。
深色陶罐在亮背景中時,它的邊緣線處理可能會較在其他環(huán)境中難度大。在處理邊緣線時多找一些環(huán)境色,邊緣線帶有襯布和周圍物體的顏色傾向,這樣的處理可使深色陶罐、花瓶與襯布間有一個明度和色階上的過渡,從而減弱了物體間的反差,增加畫面的生動性。
其次,相當多的考生在默畫陶罐和花瓶的過程中,對瓶口的造型理解過于含糊,往往草草了事。其實在整個陶罐和花瓶的造型中,瓶(罐)口是重點,是點睛之處。要解決此類問題,我們必須在平時加強對陶罐和花瓶造型的理解,特別是要留意瓶(罐)的造型。一般陶罐口內(nèi)色較深,口沿用筆要擺得干脆、明確,黑白灰要分明。
三、在質(zhì)感的表現(xiàn)方面
在考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陶罐和花瓶的質(zhì)感區(qū)別不夠明顯。它們間既有區(qū)別又有聯(lián)系:
1、都有較強的固有色。
2、它們間的高光與反光區(qū)別明顯,表面上釉的陶瓷器皿(如花瓶、酒壇等)由于光滑、有光澤,因此反光和高光都較明顯,色塊間跳躍性大;表面不上釉的陶瓷器皿(如土陶罐等)與之相比較。反光和高光就弱多了,沒有明顯的高光,色塊間的跳躍性也小。花瓷瓶等用筆要飽和、厚重,土陶罐用筆應略干枯一些。


美術
最新資訊
熱門排行